建設農業強國,當前要抓好鄉村振興?!叭r”工作重心已經實現歷史性轉移,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都要轉移到鄉村振興上來。這件事剛剛破題,更為艱巨繁重的任務還在后面,決不能松勁歇腳,更不能換頻道??偟囊笕匀皇侨嫱七M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拔鍌€振興”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有機統一整體,要統籌部署、協同推進,抓住重點、補齊短板,還要強調精準、因地制宜,激發乘數效應和化學反應,提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效力效能。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沒有產業的農村,難聚人氣,更談不上留住人才,農民增收路子拓不寬,文化活動很難開展起來。各地推動產業振興,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巴痢敝v的是基于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要善于分析新的市場環境、新的技術條件,用好新的營銷手段,打開視野來用好當地資源,注重開發農業產業新功能、農村生態新價值,如發展生態旅游、民俗文化、休閑觀光等?!疤亍敝v的是突出地域特點,體現當地風情。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打造為廣大消費者所認可、能形成競爭優勢的特色,如因地制宜打造蘋果村、木耳鄉、黃花鎮等?!爱a”講的是真正建成產業、形成集群。要延長農產品產業鏈,發展農產品加工、保鮮儲藏、運輸銷售等,形成一定規模,把農產品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產業梯度轉移是個趨勢,各地發展特色產業時要抓住這個機遇??傊?,要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促進產業振興,必須落實產業幫扶政策。最近,審計署開展了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產業幫扶政策落實和資金審計。審計結果表明,部分地區還存在產業發展基礎不牢、聯農帶農機制不夠持續穩固、產業配套支持政策落實不夠精準有效等問題,不利于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和脫貧群眾穩定增收。各地區各部門要嚴格貫徹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舉措抓整改,扎扎實實推進鄉村振興各項任務落實。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當前,受新冠疫情、國內國際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遇到一些新情況。要繼續壓緊壓實責任,發揮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預警響應作用,把脫貧人口和脫貧地區的幫扶政策銜接好、措施落到位,實現平穩過渡,堅決防止出現整村整鄉返貧現象。要更多在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上下功夫,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主攻方向,在促進脫貧地區加快發展上多想辦法,推動各類資源、幫扶措施向促進產業發展和擴大就業聚焦聚力。要注重激發脫貧群眾依靠自身力量發展的志氣心氣底氣,讓勤勞致富的受激勵,防止“養懶漢”。鼓勵實行發展類的補貼,要倡導多干多補、少干少補、不干不補。鼓勵實施建設類的項目,也要分清什么事該政府干、什么事該農民干,再也不要干那種干部干、農民看的事情?,F在,5年過渡期已過兩年,要謀劃過渡期后的具體制度安排,推動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并軌,把符合條件的對象全部納入常態化幫扶,研究建立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制。應該由政策兜底幫扶的脫貧人口,要逐步同通過正常幫扶有能力穩定脫貧的人口分開,實行分類管理。
要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要發展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產業,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工穩崗就業,挖掘經營增收和務工增收潛力。要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注重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讓農民挑上“金扁擔”。要加大惠農富農政策力度,給農民的補貼能增加的還要增加,社會保障水平能提高的還要提高,農村各類資源要素能激活的盡量激活,讓農民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農村現代化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農業強國的應有之義。農業因人類定居而興,村落因農事活動而聚,鄉村不僅是農業生產的空間載體,也是廣大農民生于斯長于斯的家園故土。建設農業強國要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
這些年,鄉村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但農村基礎設施仍不完善,公共服務水平不高,欠賬還很多。要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組織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特別是要加快防疫、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要對我國城鎮化趨勢、城鄉格局變化進行研判,科學謀劃村莊布局,防止“有村無民”造成浪費。鄉村建設要充分考慮財力可持續和農民可接受,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集中力量先抓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優先建設既方便生活又促進生產的項目,標準可以有高有低,但不能缺門漏項。各地村莊格局風貌是歷史上順應地理、氣候、人文條件延續而成的,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留住鄉風鄉韻鄉愁。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要健全自下而上、農民參與的實施機制,多聽群眾意見,照顧農民感受。
要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要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動治理和服務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推動鄉鎮賦權擴能,整合力量、提升能力,確保接得住、用得好。要深化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實踐,創新鄉村治理抓手載體,完善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接訴即辦等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
推進農村現代化,不僅物質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同傳承優秀農耕文化結合起來,同農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理念結合起來,弘揚敦親睦鄰、守望相助、誠信重禮的鄉風民風。要加強法治教育,引導農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農村移風易俗重在常抓不懈,找準實際推動的具體辦法,創新用好村規民約等手段,倡導性和約束性措施并舉,綿綿用力,成風化俗,堅持下去,一定能見到好的效果。
版權所有: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建議使用Firefox、Chrome、IE(IE9以上版本)瀏覽器,1280*768分辨率